平安产险宁波分公司以案说险:警惕非法中介,守护合法权益


近日,一位客户来电咨询其投保的单位是否为平安公司,在沟通过程中发现诸多疑点:投保单左上方显示单位为“平保集团PINGBAO”而非“中国平安PINGAN”;业务员提供的工作证照片疑似经过PS处理,且LOGO已作废;客户车险还有3个月到期;客户在付款时,收款单位为“某某统筹”。我司工作人员跟客户逐一解释说明,及时阻止了客户的支付行为。

案例分析

1、车险购买时间限制

车险的购买时间是在保险到期前一个月,然而客户车险还有3个月到期,尚不能购买,业务员却给客户出单,存疑。

2、工作证照片疑似伪造

业务员提供的工作证照片疑似经过PS处理,且显示的公司LOGO已作废。业务员提供的资料存在造假嫌疑,需要进一步核实其真实性。

3、报价单单位名称不一致

报价单中显示的单位名称为“平保集团PINGBAO”,而业务员说的保险公司名称是“中国平安”,单位不符,需要核实该单位是否为中国平安的合法分支机构。

4、付款单位异常

客户在付款时,收款单位为“某某统筹”,而非中国平安的官方账户,这可能意味着资金流向存在问题,需要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资金挪用或诈骗行为。

风险提示

1、核实投保信息

在投保过程中,消费者应仔细核对投保单位的名称、资质和官方联系方式,确保投保信息真实可靠。

2、提高防范意识

消费者应警惕异常的投保流程,如提前购买车险、非官方账户收款等,及时向保险公司或相关部门咨询,避免上当受骗。

3、选择正规投保渠道

为确保投保安全,消费者应选择保险公司官网、官方APP或授权代理机构进行投保,避免通过不明渠道办理保险业务。

4、保护个人信息

消费者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和财务信息,避免向不可信的机构或个人提供敏感资料。

5、及时举报异常情况

如果发现投保过程中存在异常情况,如资料造假、资金流向异常等,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或公安机关举报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