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康养老海南分公司【高管领航消保行】保险销售不是“推销”,而是“匹配”——谈保险“三适当性”管理

近年来,随着保险意识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主动购买保险,为自己和家人筑起风险防护墙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看到,一些消费者因为“买错了保险”“买多了保险”“买了不适合的保险”而产生误解甚至投诉。 作为保险从业者,我们深感责任重大。保险的本质是保障,销售的核心不是“卖出去”,而是“买得对”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关键理念——保险销售的“三适当性”管理。

什么是三适当性 简单说,就是“将合适的产品,通过合适的渠道,销售给合适的客户”。 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监管对保险行业的明确要求,更是我们对消费者的基本承诺。

一、合适的产品:不是最贵的,而是最对

很多消费者误以为“贵的就是好的”,但保险并非如此。一个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,如果购买了一款年缴5万元的长期保险,可能第二年就因缴费压力而退保,不仅保障落空,还带来经济损失。

“合适的产品”,是要根据客户的年龄、收入、家庭结构、风险偏好等因素,匹配真正能满足其保障需求的产品。

二、合适的渠道: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

保险产品复杂,条款专业,消费者往往难以理解。因此,“合适的渠道”至关重要。 我们要求所有合作渠道,必须具备相应资质,销售人员必须通过专业能力评估,了解客户需求,讲清产品责任,杜绝误导宣传。

三、合适的客户:不是所有人,而是需要的人

我们坚决反对“一刀切”式销售。比如,向没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推荐高保费产品,或向健康异常客户隐瞒免责条款,这些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,也破坏行业形象。

“合适的客户”,意味着销售前要充分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、健康状况、保险需求,做到“按需推荐、风险匹配”。

让保险回归保障,让销售回归理性 保险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一份长期的信任。我们深知,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,做到“三适当”,才能让每一份保单都成为家庭的“安全垫”,而不是“负担”。 未来,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,把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公司治理、产品设计、销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,努力让保险更透明、更专业、更有温度。 保险,不只是产品,更是责任。

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

2025年9月23日


关键词: